留學美國實錄
到今天,筆者在美國學習生活已近兩百天,借此機會與學弟學妹們分享這些日子的感受。
此文是關于留美生活感受,那么還是有必要提一下申請時的經驗。筆者認為,對于美國本科留學申請來說,撇開標準化考試成績等“硬件”之外,選校也十分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過標化考試,因為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實際是利用自己現有的"硬件"將“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說,選擇學校,是與自身利益最密切相關的。選校時,可參考以下幾個條件:首先是衣食住行,其次就是自問幾個問題,比如說自己的愛好能否在這所學校的社團中進一步發展?學校的設施又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總的來說就是拋開排名,問一些自己真正關心的問題,畢竟大學決定了你今后四年的生活。
切入正題, 談下筆者在美生活感受。其實對于大部分即將出國的孩子來說,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并不算大,大部分留學生來到美國一兩個月后都能基本適應這邊的生活。主要難關還是語言,因為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學習和日常與他人的溝通,所以在出國前聽說讀寫各方面都需進一步強化,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將會直接影響到將來的生活質量。除了飲食,其他方面同學們適應起來應該都不成問題。
下面談一談學習和娛樂,進入大學后,首先感覺到的就是自由,比如時間分配,一天二十四小時全權由自己支配,沒有什么課或者活動是必須參加的,你需要不斷地做出選擇,久而久之,這些選擇就累積成了你的生活方式。拿我個人來說,我參加了學校的單車組織,義務為他人維修自行車;組織了籃球隊參加學校的聯賽;每周都有固定的時間去健身;下學期還會去餐廳打工,剩下的時間基本是學習和娛樂了。而我的室友,在學習之外,參加了擊劍社,還會畫些油畫,拉小提琴,彈吉他,周末則偶爾出去party。總之,要利用學校這個平臺,充實自己的每一天。
關于學習方式,這里還想補充幾點。無論上什么課,syllabus都是最重要的,上面會列出成績的計算方式、考試時間和作業的deadline。在大學,教授甚至不會提醒你交作業,所以一定要自己注意。如果遇到什么困難,一定要尋求幫助,學習上可以請教教授和同學,其他方面則可以找導師/顧問或RA。
以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話,大意是:在美國大學,學習、社交(娛樂)和睡眠(身體)這三樣中只能選擇兩樣,雖說這種說法有所夸張,但確實并不無道理,時間永遠是有限的,但可能性是無限的,這個問題將會一直伴隨我們,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To Be or Not to Be
客戶名字:張JB(Ben)
畢業院校:深圳教育國際交流學院
錄取結果:塔夫茨大學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華盛頓大學
艾姆伯里-利德爾航空學院(帶獎)
由于中考的一次小抉擇,Ben未能如愿升讀深中,他后來告訴我說:“其實當年我們深中沖刺班的語文老師已經對作文題目進行了準確的預測,而且提供了幾個高分模板給我們背。”然而,這位有著個人原則的小伙子,在發現中考作文題可以套用模板時,心中進行了一番“to be or not to be”的掙扎,他堅信,不是自己的經歷決不能寫在文章里,即使其不如模板中的那樣高尚;他堅信,唾手可得的dream high school不是他想要的——一切都須憑真本事。結果,Ben以一分之差與深中失之交臂,但他表示并不后悔,這就是他。
2010年,在深圳高級中學就讀一年后的Ben,決定報考深圳教育國際交流學院。從那時起,他開始追求自己的美國夢,憑著優異的語言成績和在校成績,再次向dream school發起攻擊。Ben是一個歷史迷,他認為很多歷史真相在國內是無法被認知的,這也是為什么他在申請時選擇了歷史專業。在鎖定申請院校后,我們即開始寫作。雖然Ben在校只參加了幾個clubs,但我嘗試多跟他和他媽媽溝通。Ben媽媽是一位知性女性,與Ben的爸爸同畢業于中山大學。正是這位母親的教導“正直和良知比成功更重要”使兒子在各種誘惑面前做出了自己的抉擇。她對兒子的了解甚多,而且很配合我跟Ben的溝通,最后我決定采用Ben有
關“to be or not to be”、“對《墓碑——1958-1962中國大饑荒紀實》一書的感想”以及“文化差異見聞”的內容作為素材完成申請文書。文書流程進行得很順利,完成的初稿很快通過了Ben的counselor的審核,因此申請材料也就早在deadline前提交完畢。提交申請后,某些學校會有optional的interview機會,我給Ben安排了Tufts的面試并為他制作了精美的簡歷。不得不提的一個申請院校是,艾姆伯里-利德爾航空學院。這所院校的航空專業全美排名第一。作為國交天文社的一員,Ben對航空專業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這所院校是最早提交申請的,但是由于該校后來說從今年開始所有的國外中學成績單都要做evaluation,所以我們選擇了Josef Silny這家機構做評估(評估期間耗時將近一個月),但在收到report后,ERAU又說要等學生畢業后提供final transcript才能出結果,我們堅持溝通,最后終于說服學校先審理出預錄取。另外,由于Ben媽媽擔心Ben的體格不能滿足美國航空專業的要求,所以我讓他們去香港找注冊醫生做體檢,然后我把體檢報告發給了ERAU。整個過程雖然曲折,但是結果喜人,ERAU在收到完整的申請材料后錄取了Ben,并給予了獎學金,隨后也把Ben錄取到Honors Program。
美國比較top的學校大多會集中在每年的3月份出結果,而美澳也在3月份迎來了offer雨!其中,Ben就收獲了塔夫茨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華盛頓大學的offer,同時被2所院校放在waitlist上。“在我未來的人生中,一定還會遇到很多誘惑,我會始終信奉一條:follow my heart,并對自己的抉擇承擔責任。”這是Ben的原話,同時我也相信他會在自己鋪設的留學道路上越走越好并擁有一個燦爛的人生!加油,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