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普林斯頓的時候, 一如初次來到美國讀大學時, 我的心里還對未來生活抱著各種懵懵懂懂不切實際的幻想. 看著學校內和普渡風格迥異的建筑, 吹著早秋干旱中略略透出涼意的微風, 我就這么走進了普林斯頓大學的 … 呃 … 學生宿舍 .
最初的日子里, 相比直接從國內過來的同學們, 我還是隱隱的抱有一絲優越感的, 畢竟我在美國度過了三年的本科生活. 在生活上, 我確實比大多數同學適應的快, 我很快就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幾個社交圈子, 也漸漸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活習慣. 大多數情況下, 我還是和中國學生們在一起聊天玩樂, 也結識了不少來自清華, 北大, 牛津 等名校的同學們. 在這個過程中, 我慢慢了解了各路”大牛”們, 也漸漸的體會到了自己初來乍到時的幼稚想法. 比如說平時跟我們一起打三國殺很厲害的一個同學,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北大數學系頂尖的人物; 還有一個平時比較沉默寡言, 喜歡自己刷手機的同學, 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北大物理系. 我不由得感嘆人外有人, 也暗暗慶幸自己申請學校時候確實運勢驚人.
雖然高考并不如意, 我對自己學習水平還是一直抱有信心的. 但是自從來到普林斯頓這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之后, 我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想法需要糾正. 在我們專業(電子工程), 第一年的學生們并沒有安排研究指導教授(俗稱”老板”); 相反, 學校鼓勵學生們第一年利用自己課余的時間去接觸教授, 并多多了解教授們的研究方向. 在第一學期結束后會進行一次學生和教授的相互選擇, 以此來確定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課題. 自然, 如何獲取教授的青睞就成為了我第一學期的主要”研究方向”. 和本系的同學稍一接觸, 我立即感到人各有志, 大家都在積極地為了自己未來的事業努力著. 第一學期由于方向未定, 我選的課程可謂五花八門. 為了尋求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我先后見了本系和其他相關系的的6名教授, 淺談之下頓覺自己才疏學淺, 于是在功課上更是努力. 盡管如此, 我依然感受到了遠超本科學習生活的壓力. 這種壓力并不直接來自于教授, 而更多的是來自于同學和自身. 第一學期結束后, 我很沮喪的看著成績單發愁. 在本科的三年里, 我一共只拿到過3門B和2門A-, 總的GPA是3.84; 而在普林的第一學期, 我就收到了2門B和2門A-的成績, 也即3.3的GPA. 在普林斯頓, 這樣的成績是在被Drop-off的邊緣. 我從未如此深切的感受到學習上的壓力, 心里也充滿了對找”老板”的擔憂.
也許是我運氣比較好, 我感興趣的教授并未很看重我的成績, 在今年2月份依然把我招入了組. 于是, 我也算是正經的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在這個組里, 我得到了組里高年級學長們的大力協助, 也慢慢地開始適應這樣的生活. 偶爾還會和老板以及其他組員們一起出去聚餐, 聊聊最近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說老板有孩子了啊~~ 一類的). 社交方面, 我加入了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 也即中國學生會, 結識了一批有理想又實干的朋友們. 我們一起組織了普林斯頓和附近學校的各種活動, 付出了不少精力也收獲了很多樂趣.
如今, 我已經不知不覺在普林斯頓度過了7個月的時光, 在感嘆時光匆匆的同時, 心里也隱隱有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渴求. 來到普林斯頓進修, 對我不僅僅是學業上的一次提升, 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步.
作者:深圳大學 張金濤
雪中, 從Cleveland Tower望學校
Graduate College (宿舍)夜景
雪中的Graduate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