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正視用人單位的用人理念:當前用人單位用人,不會因為你頭上海歸的所謂光環,而對你青睞幾分,他們只會根據你的能力與崗位要求的匹配度來選擇。任何職位都有相應的知識能力要求,誰符合這些要求,且符合企業的用人成本,那么企業就錄用誰,所以如果認為出國留學,鍍金成功,回國后能有更加光輝的未來,這在現代社會完全是小概率的事件。所以,海歸和非海歸的標簽是隱性的,只有能力和素質才是顯性的。
目前在求職過程中遇到較大困難的主要是那些在國外攻讀本科的小海歸,他們和國內的大學畢業生相比,沒有什么太大的優勢。如果他們的心理價位太高,企業考慮到用人成本,反倒不傾向于用海歸。因此,他們必須調整心態,放下所謂的身價,和國內大學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不要過分盯著當初的投入不放,期望在很短的時間內收回成本,與其如此,不如把在國內起步的階段作為投資的繼續。
啟程時,不要因出國而出國選擇出國時,一定要有自己的發展目標,不要為了留學而留學。選擇管理類或文科類的專業時,一定要慎重,這些專業對人的潛力和能力要求都很高,并不是讀了這些專業就能當管理者,若沒有工作經驗,出國留學并不能增加多少求職的砝碼。留學時,選擇一些專業技術性強的專業,否則可能留學回來,只能做做翻譯之類的工作。
留學中,建立起自己的社會網絡。出國留學不要死讀書,可以利用打工的機會,多和外界接觸。在海外的人脈很可能成為日后回國發展的優勢所在。結合專業打工、實習對于海歸來說,在國外工作過的經歷可以大大提供回國發展的競爭力。陶奕強調,打工、實習一定要有所選擇,不要只為了賺錢,否則不能為你的工作能力加分。在實習過程中,要多學習國外企業的理念、作運方式、行為規則等,這些都是很有含金量的求職砝碼。
求職時,明確自己的優勢海歸求職過程中不要一味地強調自己的身份,而是用素質能力說話。海歸大的優勢在于溝通能力。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只是對溝通能力淺層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夠和老外正常交流,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而不會發生誤解。這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國際化的視野也是海歸的一大優勢。除此以外,“洋插隊”也說明了海歸具有較強的自理能力和在陌生環境下適應和生存的能力。看準企業需求“投其所好”
海歸求職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優勢,對準企業的需求。海歸求職成功率較高的企業是外資企業、有意向走國際化道路的企業以及那些有國際業務的企業,尤其是后兩者,非常希望有海外背景的人來搭起走出國門的橋梁。此外,也不妨試試那些對外語有較高要求的職位。在求職時,一定根據自己的工作能力、專業和水平,以及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的求職目標。若在短時間難以確定今后個人職業的發展規劃,至少在求職的時侯,要明確一個短期的目標。所有的求職信息,都圍繞這一目標進行。
有的放矢,求職要目標明確。千萬不要分散求職目標,今天投這個崗位,明天覺得那個崗位也不錯,這樣將會大大降低求職的成功率。不要氣餒,要持之以恒后,就是求職的決心和態度了。其實,求職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能力和運氣的結合。要想獲得好的運氣的話,一定要有不怕失敗的毅力和決心。
現代社會競爭殘酷,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投入成本極高的留學生活,更要懂得如何充分的利用,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更多的籌碼,獲得企業的青睞,祝愿每一位海歸在回國之后都能有更加璀璨的未來,開創一片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