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16_免费a级片网站_午夜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免费毛片

  • 中國教育部認證出國留學機構
  • 中國留學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
  • 美國大學注冊及錄取委員會成員單位

美國父母對孩子的狠心教育

2012.08.29     來源:沃爾德留學     瀏覽:1064


中美父母對待孩子大不同

談到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想起了一個老掉牙的畫面:

我們經常看到,父母帶著孩子出去公園玩,小孩子玩得興起,就難免摔倒。這個時候,中國的父母,一般都會趕緊跑過去,一邊扶起孩子,一邊嘴巴里還會叨念著:乖寶,疼不疼?不哭不哭,媽媽給你買好吃的。

我在美國看到的家長卻不是這樣。他們看到小孩摔倒,很少有去扶的,就算孩子哭得再厲害,他們也只會在一旁鼓勵:好孩子,自己摔倒的,自己爬起來。

這個比喻雖然老套,但卻非常經典,我想可以看出中美父母教育孩子的不同之處:

中國父母習慣為孩子代勞,舍不得孩子吃苦;美國父母,則鼓勵孩子自己的困難自己面對。


自己不吃飯,那就活該挨餓

(一)自己不吃飯,那就活該挨餓

有一個中國留學生小伙子大衛,畢業后在美國娶了洋媳婦結婚生孩子,大衛的媽媽也從中國到紐約跟他們一起生活一段時間,作為奶奶,自然是對孫子疼愛有加。沒過多久,洋媳婦與中國婆婆之間對孩子的不同教育就開始有矛盾了。

一天中午,孩子在吃飯時耍脾氣,洋媳婦就說,不吃就算了,晚上也不要吃,2歲多的小混血也很倔強,不吃就不吃。于是到了晚上,洋媳婦讓中國婆婆做了幾樣中國特色的菜,其中還有混血十分喜歡的糖醋里脊。洋媳婦把桌子布置很漂亮,各樣餐具備起,晚餐開始了,小混血忘了中午說過的話,問媽媽怎么沒有他的餐具?

洋媳婦說:“你中午自己不吃的,還說了晚上也不吃的,說話要算數。”

中國婆婆一聽,當時也沒當回事,她認為,洋媳婦頂多就是嚇嚇孩子,哪會真的那么狠心不給孩子吃飯,于是也沒說什么,就招呼兒子媳婦一起吃飯??墒?中國婆婆吃到一半,發現孩子雖然可憐巴巴地站在一旁很久了,但洋媳婦依然不為所動,還是沒有叫孩子上桌吃飯的意思。這下,中國婆婆開始心疼了。她趕緊拿了盤子,給孩子裝好糖醋里脊,端給孫子。

洋媳婦見狀,馬上制止:你別管他,中午是他自己不想吃飯的,還說了晚上也不吃。說話要算數。餓了也是他自己的事。餓幾次,他自己就知道了。

中國婆婆聽了,眉頭直皺:你們這不是虐待孩子嗎?飯都不給他吃。

洋媳婦回答說:不是我們不給他吃,是他自己不吃,后果當然由他自己負。

中國兒子大衛也勸媽媽:媽,您別管了,這小子不好好吃飯,是該讓他吃吃苦頭了。

中國婆婆不想和兒媳婦當面鬧僵,只好作罷。

大人們回到桌子上吃飯,小孩仍然在角落里可憐巴巴地看著大人們吃東西,嘴里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開始孩子還堅持,要求媽媽給他吃,無效,就哭,大聲哭,還是沒用,一頓飯就這么吃完了。

到了晚上快睡覺的時候,孩子餓得肚子咕咕叫,知道不吃飯就得挨餓,這滋味真不好受。于是主動跟媽媽道歉,承認自己不對,不該鬧脾氣,以后一定好好吃飯?,F在能不能先給他一杯牛奶喝,因為他實在餓極了。

洋媳婦倒了一杯牛奶給孩子,孩子喝完之后就乖乖睡覺了。從那天以后,這孩子吃飯每次都表現很好。

其實,從這件事就能看出中美家長教育孩子的大不同。

美國孩子吃飯,弄得滿臉滿身,家長也不管,而且美國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中午就在學校吃午飯,孩子怎么吃,家長一無所知,也根本不問。

美國家庭吃飯,桌上擺幾樣菜,孩子想吃哪個就吃哪個。幾乎所有的美國孩子都不喜歡吃青菜。美國父母盡管也知道青菜的營養價值,但絕對不會強迫孩子吃。美國孩子吃飯,一說吃飽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甚至離桌。美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態度和作法,體現了美國兒童教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培養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

孩子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如果明明沒有吃飽,為了貪玩而不再吃了,那么過一會兒他挨餓,他就自作自受。美國人愛說,犯錯誤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學習過程。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不想吃就說不想吃,吃飽了就說吃飽了,他們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也知道父母對他們有充分的信任。


鞋穿反了,自己改正

(二)鞋穿反了,自己改正

有一次,我在大衛家里做客,正好孩子準備出去和小伙伴玩,就看見他在玄關處穿鞋,準備玩具,當時中國奶奶也在場。當孩子穿好鞋準備出門時,中國奶奶突然大笑著叫住他:寶貝,你的鞋子穿反了,來,來,奶奶給你穿好一下。

洋媳婦馬上拉住中國婆婆說:隨他去,別管他。

孩子見沒事,就一陣風似的就跑出去玩了。

沒過多久,孩子又跑回來了,說:媽媽,媽媽,我的鞋子壞掉了,穿著不舒服!

媽媽馬上說:是鞋子不舒服嗎?你請杰瑞進屋里來,看看他的鞋子和你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樣。

孩子將信將疑地把杰瑞叫了進來,然后仔細端詳起杰瑞的鞋子來。終于,孩子發現他的鞋子和杰瑞的鞋子彎曲弧度的方向不一樣,杰瑞是朝里彎,他是兩只鞋朝外彎著。孩子指給媽媽看,媽媽說,你把兩只鞋調換一下左右腳看看呢?

孩子馬上聽話地自己脫鞋,然后調換左右腳穿上,果然就舒服多了,這下他才明白,原來是自己的鞋子穿反了!

中國婆婆看著孩子一蹦一跳地和小伙伴又出去玩了,才問洋媳婦:不就是一雙鞋穿反了嗎?你給他換回來,他就知道了,何必費那么大勁。

洋媳婦說:不一樣的。一向都是他自己穿衣服穿鞋,他自己的事情都得讓他自己去做,即使做得不好,我們也不會代替他做。做錯了,他嘗到了后果,下次他自然就會改過來。就比如這次鞋穿反了,他看見小伙伴們的鞋都不是這樣穿的,他自然就知道鞋是穿反了。如果摔倒了,他就會知道,這鞋這樣穿著不舒服,容易摔跤,摔跤會疼。

果然,從那以后,大衛家的小鬼頭的鞋子再也沒有穿反過。每次看見別的小朋友的鞋穿反了,他還會去矯正別人,告訴別人應該怎么穿鞋。可愛死了。

洋媳婦的話可能很多人都不認同,有人會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大人應該盡量幫他們矯枉過正,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犯錯,少受挫折,少一些傷害。

其實我倒是很同意洋媳婦的觀點,孩子的路要讓他們自己走,即使犯錯,即使摔跤,也要讓他自己去體會,去改正。

我不太喜歡家長一邊罵罵咧咧,責怪抱怨孩子不中用,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心,一邊又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幾乎全部答應,像母雞一樣,時時處處保護孩子,樣樣包辦。我喜歡美國家長對孩子的辦法,不給錢,不罵人。自己需要什么,去努力,去創造,不干涉,經常讓孩子有一些小的目標,一個一個去奮斗,去實現。如:買玩具、出去旅游,在家里或者勤工儉學什么的。自己掙的錢自己支配。


自己的社交問題,自己處理

(三)自己的社交問題,自己處理

我們社區的老美鄰居麥克先生,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叫馬克,馬克有一輛非常漂亮的自行車,社區里的小朋友都非常羨慕他,總是希望能借他的漂亮自行車騎一騎??墒邱R克非常愛惜這輛車,不舍得借給小朋友們騎。因此,每當馬克玩自行車的時候,他都是獨自玩,因為他怕小朋友們纏著他借車。

久而久之,社區里的小朋友們都不喜歡和他一塊玩了,大家也不和他交換玩具了。

過了一陣,馬克對自行車的新鮮勁過去了,他開始想念和小朋友們一起瘋玩的感覺,他甚至愿意把自行車借給大家騎。可是,孩子們似乎也記仇,大家都不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馬克沒有辦法,只好跑回家跟麥克先生說:小朋友都不和我玩了,爸爸能幫我去跟小朋友們說一聲嗎?我愿意把自行車借給大家騎,我也想玩杰弗瑞的小火車,想和大家一起捉迷藏。

麥克先生聽了之后立即拒絕了他的要求,說:馬克,你已經是一個小男子漢,自己犯下的錯,要自己去承擔,要自己去解決問題。你可以自己去和小朋友們商量,一次不行,就多試幾次,大家會原諒你的。

結果,馬克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灰溜溜地跑到小朋友當中去,給大家道歉,請大家重新接納他。后來,小孩子們又玩成一伙了。你騎我的自行車,我玩你的小火車。

相比之下,中國家庭就很不一樣。孩子在外面被排斥,或者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中國父母個反應就是:誰敢欺負我們家孩子,我們找他算賬!

大人們過多地參與孩子的社交問題,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社交能力差,不知道怎么處理人際關系問題。這根源其實還是父母不懂得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不能說美國的教育都好,都成功,但是,他們教育孩子的很多理念都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


美國孩子同樣重親情

(四)美國孩子同樣重親情

很早以前,就聽國內的朋友說過,美國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如何如何冷漠,連一家人一起出去吃個飯,也要aa制。

我在美國這些年看到,這是一個很深的誤會。也許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美國人家庭的情況,不全面,不能代表美國?

美國是移民國家,不少的家庭觀念也很濃,像意大利,愛爾蘭,猶太人德國人他們很重視家庭,只是在經濟上,他們都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所以給大家造成一個“冷漠”的印象。

美國父母可能不像中國父母那樣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們更側重是讓孩子健康樂觀,和健康人格性格、意志“鼓勵創新”。他們并不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更不會替孩子安排未來,即使想安排,在方式上,都比較注意,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展,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說白了,美國父母不是孩子的靠山,而是他們的精神支柱。

而在這種教育理念下成長的孩子,對父母也是很體恤的。盡管小時候,父母對孩子很“殘忍”,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里熟睡時,西方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但是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后,他們就會感謝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和培養。

許多孩子長大成人,在父母年老后,都不會給他們養老錢(其實美國福利好,父母也不需要孩子的錢)。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不管父母,不照顧父母。

假期里,兒子女兒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父母那里小住,孫子孫女還經常打電話請教爺爺奶奶怎樣做那道好吃的菜。

還有美國孩子不會跟父母住在一起,因為父母也不希望跟孩子住在一起,但父母需要照顧時,在美國有家庭護士,費用有保險公司支付,但孩子們也來幫忙照看

我的朋友蘇珊娜,就非常懂得照顧她的父母。她父親生病,她把父親接來一起住,便于照顧。還有我的朋友大衛,他父親心臟出了毛病,要依靠一個人工心臟生活,在等待心臟移植的那段時間里,他辦了休假,專門在家里照顧陪伴父親。另外,約翰每周會給媽媽打一兩次電話,杰夫會把自己的相片發給家里的每一個人一起分享。如需了解更多留學相關信息,可致電沃爾德留學中心咨詢4000-600-680!


?
電話 微信 首頁 在線咨詢 微博
  • 深 圳
    福田區福田街道138號國際商會大廈B座1103-1105
    TEL:0755-8279 8279
    E-MAIL:sz@BetterDoer.com
  • 珠 海
    珠海市高新區金玉路199號香山中心803室
    TEL:0756-216 9506
    E-MAIL:zh@BetterDoer.com
  • 青 島
    青島市市南區延安三路109號華通中聯云芯產業園B2-420室
    TEL:0532-8386 0068
    E-MAIL:qd@BetterDoer.com
COPYRIGHT 2014 WORLD EDU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2020143號-1
友情鏈接:沃爾德許愿墻
  • 姓  名
  • 電  話
  • 郵  箱
  • 就讀學校
  • 意向國家
  • 意向專業
免費評估

掃一掃成沃爾德微信好友
提前獲知最新留學資訊
最新Offer播報:
在線聊天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