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是美國高校的重要種類之一,以本科教育為主,特征是注重全面綜合教育,設置課程包括藝術、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門類。區別于以就業為重要指針的各種專業學校或技術高校。
美國文理學院的特點:
學院規模小,小班授課,實行住宿制。
文理學院的規模多數在1000人至2500人之間。
學院師資資源豐富,質量高
排名在前五十位的文理學院師生比幾乎均在10∶1以內。美國常青藤大學的師生比與此相仿,美國好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16∶1,且研究型大學許多知名教授很少給本科生上課。文理學院90%以上的教師都具有博士學位或本領域的高學位。
教師熱愛教學是文理學院一種深厚的文化,教師到文理學院任教本身即意味著他期待用自身的知識和經歷伴隨學生成長。
文理學院師生關系密切,互動頻繁,學生滿意度高。一流文理學院也要求教授開展科研,但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
文理學院的資源幾乎全部傾注在本科生的教育與培養上
多數一流文理學院沒有研究生教育,或只有很有限的研究生專業和學生。如威廉姆斯學院只有藝術史的研究生,學生只有50多人,而艾姆赫斯特學院根本不設研究生課程。
文理學院校園優美,教育資源豐富,多數校園遠離大城市
課程資源豐富,僅有2005名學生的麥卡利斯特學院提供的課程多達800門。一流文理學院積極鼓勵學生開展交叉學科的學習。
文理學院的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社團非常活躍
學校為各類學生組織提供經費、指導老師、活動空間,以及法律和保險等支持。
與此同時,美國文理學院也面臨諸多挑戰。文理學院是一種追求高質量,同時成本高昂的教育模式,一些排名靠后的文理學院面臨財務和生源等方面的挑戰,文理學院總體規模有縮小的趨勢。
1.硬性指標方向:
從師生比例配比來說,美國文理學院的規模一般較小,師生比較低。文理學院大部分在校人數一般都在2000左右,師生在1∶6到1∶13之間。在學校內,學生與教師的接觸和交流更多,同時學生可以得到的關注也會更多。這一理念非常符合教育的原理。
而美國綜合大學的人數基本上都會在是文理學院的五倍或以上,規模非常龐大。學生更能感受到大學的氛圍,多元文化及豐富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眾多的社團組織,各種類型的研究和實習活動,可以提供學生想要的一切大學生活元素。
從專業設置及獎學金方面來說,美國文理學院的專業劃分不是非常細致,更側重理論類教學或者叫做通史教育,大多文理學院都不提供工程,醫學等工科類或是職業性較強的專業。學院老師著重培養學生在本科階段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為升入研究生階段做好準備。
美國綜合大學的專業更加細化及多元化,從文科,理科,社會到工程及醫療等專業皆有開設,校內課程可選范圍很廣。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專業學習,或是自己通過校園生活了解并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從獎學金方面來說,美國文理學院的國際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比例遠遠超過在綜合性大學就讀的學生。文理學院排名前50的基本都有全額獎學金,還有一些學校即使沒申請獎學金,也會發給你一定數額的5000美金到15000美金不等的財政資助。美國綜合大學很多不為國際學生提供獎學金,有提供的學校,名額也不如文理學院多。
2. 軟性指標方向:教學觀念和宗旨
美國文理學院只提供本科四年的教育,很少有研究生,也就意味著文理院校更側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個人素質的培養,而不是單純培養職業技能。教授會幫助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無論是知識層面還是實踐中。與此同時,學校還會培養學生的組織和領導能力。
威爾斯利女子學院校園風景如畫,卓爾不群校友更是不計其數,比如Hilary Clinton, 宋美齡等。他們在培養學生基本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
美國綜合大學不但可以授受本科教育,還提供研究生及博士生階段教育,綜合類大學更側重課程研究,注重實踐。校內教授很少接觸本科生。在個人修養及學習方法培養方面要不及文理學院。
從知名程度來說,美國文理學院在中國的認知的程度不如綜合類大學。因為文理學院教授很少參與到研究當中,所以在學術建立或是學術成果獲得方面不是很突出。但這并不妨礙一些文理學院的畢業生在美國本土甚至國際上的受歡迎程度。比如,我們熟知的威廉姆斯學院,阿姆赫斯特學院。他們不遜色于任何本科教育,畢業后不管是就業還是上研究生院都是沒有問題的。他們的錄取難度不低于哈佛的。當我們翻看這些學校畢業生的終就職公司,就會發現他們的畢業生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是有口皆碑的,而且幾乎所有畢業生進入的企業全是業內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