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族”這一“80后”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在異國他鄉的華人留學生中也存在著。這個群體普遍的特點是:大學畢業后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美元,沒有健康保險和勞動合同,平均年齡集中在22歲到29歲之間,九成屬于“80后”,聚集在華人聚集地區的公寓內一個個小房間內,為了心中的理想和“美國夢”在不斷堅持著。
像螞蟻一樣活著
在美國經濟環境寒意不散的這個盛夏,很多在美國的華裔留學生也許都遭遇了人生中一個苦澀的夏天:迷茫、失業、身份無著、愛情失意。而“成家立業”,這個看似順理成章的事情,卻在留學生的眼中變得遙不可及。7月的流火,一群群留美學生懷揣著夢想和激情,煩惱和不安踏入了社會。在很多留學生眼中,年輕、無奈、努力、無助成為了畢業后在美國生活的主旋律,他們為了自己當初的理想和“美國夢”努力的掙扎著。
中國蟻族網曾經這樣形容留學生在美的“蟻族”生活,“風風光光出國,從全美名校畢業,身上的光環尚未褪去,卻只能提著行李搬進7平方米的小屋,跟外賣小弟、洗碗工混居一處搶廁所。每個人背后,都有一個艱難轉型、放下身段接受現實的辛酸故事”,從這短短只言詞組中不難看出,留學生在美生活的不易。經濟危機陰影還沒有散去,即便美國本土學生畢業之后,都難免因為就業環境惡劣成了“蟻族”,而華人留學生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在紐約,華裔留學生畢業后常常攜帶著行李來到華人聚集的法拉盛地區或是華埠地區,租住在一個不足7平方米的小屋內,堅持著自己的夢想。而始終堅持“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理論的華人留學生父母也慢慢發現,他們的孩子走出校園邁向的不是華爾街。
在紐約“蟻族”主要集中在曼哈頓華埠、皇后區法拉盛地區。這些地區的顯著特點是交通方便,不需要額外交通費用,可以步行至商業街區。據記者了解,一個正常的一室一廳的公寓,里面上下鋪的床位至少擺放6張床。每個床位一天10美元,如果按包月計算,則可以優惠至260美元到290美元不等。住在房間里面的十幾個人合用一個廁所、浴室。然而這種居住環境卻成為眾多留學生駐足紐約的,很多留學生從異地來到紐約件事情,就是尋找這樣的住所,開始尋找“美國夢”的生活。
正在芝加哥大學就讀硏究生的華裔留學生趙陽(化名)當年為了出國留學,不僅父母勤儉節約湊足學費,趙陽還得利用寒暑假在校內打工掙生活費。初到紐約的趙陽為了節省開支,居然頭幾天一直住在紐約市立公園里面,不禁令人為之心酸。父母不停勸說趙陽畢業后回國,然而為了赴美時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和夢想,趙陽稱“寧在美國當‘蟻族’,也不回國做‘海待’。”
懷揣夢想苦撐
暑期到來后,很多留學生踏上尋找工作的道路,但因經濟低迷,對很多特地從外州跑到紐約來找與金融相關工作的中國留學生來說,今年暑期真的是一道關口,因為若找不到工作,他們就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甚至要被迫當“海歸”。很多留學生“蟻族”更是不得不放下身段,在唐人街打工,勉強維持著在美生活。而一個月剛剛1000美元的工資,令很多留學生生活捉襟見肘,畢業即失業的魔咒也令很多留學生“蟻族”倍感壓力。
那么遠,那么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這句歌詞確切地道出了相當一部分海外留學生“蟻族”在美國生活的現實感受。懷揣著當初的夢想和干勁,一群群留學生告別國內的親人和愛人,跨越大洋,踏上美國國土。然而中國留學生到美國數月后也許面臨的大問題既不是語言障礙,也不是文化差異帶來的沖擊,而是心靈上的寂寞和空虛。身處異鄉、社交圈子小、平日學業繁重、學費生活費昂貴、打工兼職繁忙,這一切的因素導致留學生把談情說愛看成一種奢侈。生活的現實讓眾多畢業的留學生不得不重新定位職業方向,有的留學生不得不為身份、工作等放棄當初來美的理想。
日前一項名為“海歸搜索行動”的調查在互聯網上展開,這是中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專門針對海外留學與歸國人員現狀的大型調查。此項調查吸引了海內外眾多留學生的關注,但調查結果卻令人意外,多數留學生在面對文化差異、經濟壓力、繁重學業等各種困擾時,卻認為無法承受的是“情感孤獨”。
一些留美學生畢業后成了“蟻族”,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工資收入不高,這讓很多留學生對感情不敢奢望很多。
眾多留學生“蟻族”在感情上一直堅守著自己的準則,在他們眼里,理想和愛情都已經不重要了,他們更看重的是畢業后如何找到合適的工作,留在美國。在當前美國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嚴峻的就業形勢及壓力,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沖擊著留學生“蟻族”的內心。如需了解更多留學相關信息,可致電沃爾德留學中心咨詢4000-60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