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學生初次出國留學都會抱著一種新鮮感和好奇心,但是往往身在國外后才會明白,在國外所需要承受的壓力并不比在國內少多少,有些學生心想既然出國了定要取得比在國內更好的成績,然而往往是這些想法讓他們給自己無形中增添了壓力,后可以能會導致一些大家不樂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例如此次美國留學生輕生以及早兩個月前另一名留學生自殺的事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沃爾德留學老師在這里再次強調,同學們出國在外只身一人一定要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生活與心態。
本月11日就讀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20歲中國留學生李陽凱,10月16日在校園附近的一所公寓跳樓自殺,成為中國留美學生因受不了壓力而輕生的又一案例。根據他生前在“臉書”的發文,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處于失眠焦慮的狀態,還接受了一段時期的藥物治療。
而在李陽凱自殺前的兩個月,在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就讀的22歲中國留學生林旭,從校內一座五層樓跳下,原因是他一直無法從語言學校畢業,家里也無法再承擔語言學校高昂的學費,種種壓力之下,他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根據美國教育部資料,2013至2014學年在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留學的中國學生高達27.4萬人,李陽凱和林旭這樣的校園悲劇,只是冰山一角。中國留學生面對新生活適應、文化沖擊和學習壓力,有些學生甚至還要承受經濟上的壓力。留學生心理問題若欠缺關注,隨時可能引爆悲劇。
中國留學生眾多的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的心理咨詢師達塔表示,她每天都會見不少向她尋求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國際學生。她指出,學習壓力、社交壓力、思鄉情緒、個人情感,這些都可能導致留學生出現心理問題。達塔透露,在課堂上,有些語言基礎不好的國際學生聽不懂課、聽不懂教授的要求,或不能和教授很好地溝通,從而導致成績落后,甚至無法按時畢業。通常來講,還在讀語言學校的學生遇到這方面的壓力會更大。
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教育差異巨大,很多在中國被稱為“學霸”的中國學生,由于不適應美國的教育方式,加上語言基礎薄弱,上課時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能積極參與同學討論,課后小組作業又無法發揮作用,巨大的壓力下,很容易產生失落感。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抑郁情緒。
還有一些學習上的壓力,是出國前家長和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造成的。很多家長一味讓孩子追求讀名校,甚至非名校不讀,卻不知道名校的光環有時會害了孩子。常見的是子女在申請學校時,家長花錢讓留學中介將孩子的申請材料“包裝”到幾近完美,有名師推薦信、名企的實習經歷、拼命刷出來的托福和雅思成績,無所不用其極攀名校,對于子女是否能適應名校課業毫不關切。如果學生沒有真才實學,只靠“包裝”,擠進名校后承受不了學習壓力,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患上抑郁癥。
沃爾德留學老師再次表示:學會向別人傾訴,不要憋在心里。要試著交美國朋友,英語不好沒有關系,慢慢表達;遇到心情低落煩躁的時候,看一些美國的脫口秀、綜藝節目等等,既能鍛煉英語,又能調節心情。敢于表達才是發泄壓力好的辦法。如果實在無人可以述說也可以上網與家人或國內的同學朋友網上聊聊天。好的辦法還是建議應該多與國外朋友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增加自己的信心。更多留學問題可以與沃爾德留學資深老師進行交流:4000 600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