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蘭大學是澳洲八大名校之一,該校與我國的關系也一直建立在教育、研究互相推動和促進的基礎之上。學校有近3000名中國學生,還與中國 50多個官方合作機構有約 114個正式的研究和學術協議。這些合作關系包括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和孔子學院總部等政府機構建立的關系,還包括中國科學院、農科院和中國社科院等研究機構,著名的九校聯盟的所有成員,以及寶鋼集團公司和山東方圓有色金屬集團等企業。
與中國關系的代言人
昆士蘭大學首席副校長逯高清教授表示:“我們與中國幾乎所有排名在前44名的大學都有研究合作和交流協議”。
產學研緊密合作
逯教授是一名出生在中國的學者,是昆士蘭大學與中國關系的有力代言人。這種關系隨著新的學習、研究和參與舉措的不斷增加而持續增長。
逯教授本人因在材料和納米技術領域的重大研究成果而獲得高度贊揚,并獲得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前國家總理溫家寶、現任國家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劉延東頒發的獎,表彰其“在科技領域與中國合作不斷做出的突出貢獻”。
漢語與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昆士蘭大學校長Peter H?j教授跟逯高清教授一樣,對與中國合作充滿熱情。2013年,他被任命為中國天津大學的名譽教授。H?j教授也是孔子學院總部,即漢辦董事會的高級顧問。他是澳大利亞大學和大洋洲地區擔任這一職位的人。
中國學生是澳大利亞大學中的大國際學生群體,中國又是澳大利亞學生進行國際學習體驗第二個受歡迎的地方。與中國的聯系廣泛存在于學者、學者團隊、院系、學院以及研究院之中。所開展的研究包括食品、水安全、能源、健康、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和商業等領域。
昆大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在大學和社區中推廣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建立、促進和推動學生和員工交流,并開展以中國研究、科學、工程和技術為重點的研究合作。孔子學院支持昆士蘭大學與天津大學—中國現代史上古老的高等學府—洽談建立聯合指導博士生的項目。預計在 2015年將有批學生畢業。
孔子學院院長陳平教授稱:“該項目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昆士蘭大學成果的產業化
昆士蘭大學與新南威爾士大學、莫納什大學和臥龍崗大學等合作機構一起,與寶鋼集團公司成立了寶鋼-澳大利亞聯合研究和發展中心。
Monique Skidmore副校長(國際)表示:“該中心尋求創造在鋼鐵行業具有商業相關性的基本知識和可利用的技術,并側重冶金和新材料、能源利用、環境可持續性和其他新技術”。
TOP100大學的國際化元素
昆士蘭大學在中國有3000多名校友,在上海和北京都有校友聯合會。可以說,昆士蘭大學在澳大利亞匯集了多的中國籍學者,所涉領域包括科學、工程、醫藥、人文和社會科學、商務、以及經濟和法律。這些關系證實了昆士蘭大學與中國有著廣泛的聯系,也證實了昆士蘭作為全球前100名大學在促進獨特的國際事業機會方面所享有的名譽。
逯高清教授說:“國際體驗、流動性以及與研究合作相結合的實習將提升學生的體驗”。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所提供這種機會的大學都會吸引更多具有國際思維的頂尖學生和研究者。”
醫學研究改變生活
促進改變生活的醫學研究,是昆士蘭大學與中國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昆士蘭大腦研究院( QBI)和昆士蘭大學 Diamantina研究院(UQDI)與中國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征醫院(SMMU)合作,成立了中澳聯合神經遺傳學實驗室,側重探索基因如何影響大腦發育和功能,并發現可能導致個人患某種神經和精神疾病的基因。
昆士蘭大腦研究院院長Perry Bartlett教授和昆士蘭大學 Diamantina研究院院長Matt Brown教授被第二軍醫大學任命為榮譽教授。
中國的三個P項目
中國人希望通過發展健康的家庭達到社會和諧。這一愿望可能導致昆士蘭大學和中國領軍大學開展大型研究合作項目。昆士蘭大學育兒和家庭支持中心(PFSC)正在起草和中國大學的合作協議,以在中國研究和提升三個P—即積極的育兒項目(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的文化接受度和功效。
昆士蘭大學育兒和家庭支持中心院長兼三個P項目的創辦者Matt Sanders教授表示,近與中國研究人員和婦女兒童健康組織舉行的會議表明,像三個P這樣的項目會如何起到支持一些研究和社會目標的作用。
昆士蘭大學育兒和家庭支持中心院長兼三個P項目創辦者Matt Sanders. 他說:“我們所見到的官員和研究者講述了他們有意調查的領域。”“雖然兒童教育成果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但是中國人也非常希望培養‘全面發展的兒童’,所以兒童的社交、情感和行為培養結果也非常重要。”
Sanders今年早些時候訪問中國,在上海國際行為發展研究會做了主題演講,并會見了領軍研究者和家庭健康組織。沃爾德留學全國免費熱線:4000 600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