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國學生的家長幾乎都有著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結”,而且期望像消費LV、PRADA那樣“消費”美國的名校。可是,美國的名校并不是花多少錢就可以上的。據說,同樣申請美國名校,中國學生從美國申請的成功幾率要比從中國申請高。于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家長開始“消費”美國的中學。
據美國國土安全局新發布的統計數字,2005至2006學年,僅有65名中國中學生持因私護照去美國留學。而2012至2013學年,美國私立高中已有23795名中國學生。7年時間增加了366倍。要知道,在美國私立高中每年的“消費”至少需要二三十萬元人民幣,甚至高于就讀美國大學名校每年的支出。
然而,中國學生家長并不是“消費”了美國高中,就能夠順理成章地保證自己的孩子能夠“消費”美國大學名校了。因為中國學生從美國私立高中申請美國大學名校也不容易。那些成功進入哈佛、普林斯頓等美國名校的美國私立高中的中國學生,依然屬于鳳毛麟角。
筆者有位朋友,移民美國并定居新澤西。朋友有兩個孩子,每個周末辛苦的工作,就是開車送孩子去上課外輔導班。朋友抱怨道,在美國定居的華人對子女的教育依然抓得很緊,孩子學習的目標似乎依然還是美國的名校。在中國家長眼里,哈佛、普林斯頓等8所“常春藤盟校”就是追逐的目標。可是,在美國華人圈里,又將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5所美國名校稱作“大藤”,進一步縮小了名校的范圍。華人的孩子們參加的培訓班,也被稱作“爬藤班”。
在美國的華人子女申請美國名校尚且如此“艱苦”,更何況那些在美國私立高中“借讀”的中國學生呢了。筆者曾經就錄取的標準詢問過哈佛大學面試官湯玫捷。她的回答很簡單,申請哈佛大學的美國中學生,所有學科成績不能低于A-。言外之意,只有全優的學生才具有申請哈佛大學的資格。以此類推,那些與哈佛大學比肩的美國名校的錄取標準也大體如此吧。
事實上,對于絕大多數美國中學生而言,學習并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為美國大學的門是向每一位美國學生敞開的,而且還生怕美國學生高中畢業后不讀大學。但是,像哈佛、普林斯頓、耶魯等美國名校的“門檻”卻非常高,并不是所有美國學生都有勇氣去挑戰。因此,申請哈佛、普林斯頓、耶魯等美國名校的美國學生的辛苦程度完全與中國的高考考生有一拼。
如果說中國的高考“一考定終身”,那么美國的大學申請則“繁瑣”得多。首先,申請美國大學需要提供兩種成績:一是高中四年的成績,也就是GPA;二是“美國高考”SAT成績,一共需要考閱讀、數學、寫作。不過,2016年起,SAT的寫作考試將由必考改為考生選考。除了以上兩種成績之外,申請美國大學還要提供幾種成績:首先是SAT2成績,即專科考試成績,通常需要考兩門或三門。如果申請理工科,則需要考數學,然后再從生物、化學、物理中選一門或兩門。如果申請文科,則需要考文學,然后再從歐洲史、世界史、美國史、心理學等學科中選一門或兩門。其次是AP成績,也就是大學先修課程考試成績。第三是IB成績,也是高中的大學預科課的考試成績。
在美國大學申請表上會問及,高中學習那些難度強的課程,是否加入了難度強的課程。其實,難度強的課程就是指AP和IB。美國高中一般都開設AP和IB課程,幫助學生進行申請大學的準備。通常情況下,美國高中生只有通過相關考試,才有資格進入AP和IB的先前班,也被稱做榮譽班。完成了榮譽班的兩年學習,只有保持A的學生才能夠真正進入高中的大學預科班,共兩年。從榮譽班到AP、IB課程,美國高中生所學的課程比普通班課程深得多、廣得多、作業也多了很多。
不過,優異的GPA、SAT 1、SAT2以及AP、IB成績只是成功申請美國名校的必備條件,終能否被美國名校錄取,還需要根據申請人的課外活動。美國大學除了看一個學生的成績,還要看學生的課外活動。大學申請表上都有一欄:高中期間參加過什么課外活動、課外活動的年限、擔任了什么職務、得過什么獎勵或榮譽以及獎勵或榮譽是地區級的、州級的、國家級的、的……
實際上,在美國的教育理念中,更強調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獨立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更強調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讓每個有不同特長的學生都有機會得到挑戰;更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公眾服務意識、領導才能和團隊精神。這些學校都通過眾多的課外活動和競賽為學生提供多樣性及個性化的機會,但中國學生卻鮮有把握。如需了解更多留學相關信息,可致電沃爾德留學中心咨詢4000-60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