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一位出國留學的同學都特別向往國外花樣的戶外教學。漫步在校園里,隨處可見老師和同學們的身影:草坪上,樹蔭下,花園里等等。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下學習可謂夢幻一般。今天就跟著學長學姐們的腳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豐富多彩”的留學課堂
課堂不在教室中
去花園里教授動植物的名稱,去圖書館、實驗室、餐廳等地方教授每個東西的單詞及相關表達,“所見即所教”,學生可以隨時提問——這種“課外情景教學”對留學于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的Lucy來說亦是家常便飯。她還記得有一次,老師帶她們參觀學校里的一棟陳舊的民居樓,她沒想到平日里可以自習的樓竟是“于韋斯屈萊市老的建筑”。跟隨老師的腳步,聽著老師的介紹,Lucy學姐對民居每一處的歷史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坐在多功能廳里看著相關的視頻和老照片,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映入腦海。民居樓里有咖啡廳、廚房,Lucy還和老師同學一起做手工、做咖啡,圍坐一起,以“茶話會”的形式上了這節(jié)課。這種上課方式是她從未有過的“新鮮體驗”,“覺得聽課更有動力”。
碰撞出思想火花的“討論課”
留學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Tony告訴筆者,他所在學校的課堂小組討論一般只有12人。老師會深入到每兩人一組的小組討論中,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交流想法,并提供指導。“不管你有沒有想法,一定要跟老師有所交流,其實這就是參與課堂的過程。”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讀書的Anna同樣表示討論課“課堂參與度很高”。因為討論中的表現(xiàn)計入平時成績,所以只有課前充分準備才能跟上課堂討論的節(jié)奏。
受益匪淺的“個別輔導課”
又到了一周一次的“輔導時間”,Anna帶著她的論文敲開了導師辦公室的門。雖然每周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學姐卻格外珍視“輔導時間”里和老師一對一交流的機會。論文上的批注,老師會在這段時間里做出細致的解釋和反饋;常犯的錯誤,老師會耐心指出并提出改進建議;課上忘記問的問題,也可以在這時候請教老師……“我覺得老師和學生的這種‘連接’,不僅使學生可以及時得到反饋完善自己,還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情況,方便課堂的組織管理,是一種‘雙贏’。”
曾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留學的Flora從“個別輔導課”中受益匪淺。在她看來,“個別輔導課”是很好的補充。主講教授每周會根據(jù)講授的內(nèi)容布置習題,輔導時間則由助教講解,組織學生討論消化習題。由于“個別輔導課”人數(shù)較少,老師給予每個學生的關注會更多。每一次輔導課都令學姐歷歷在目。有一次在計量課的輔導課上,她小聲嘀咕了一下“這里我不會”,助教老師就走到她身邊,耐心地指導她一步一步做完習題。“我特別喜歡輔導課,可以從中很快獲益。
”五花八門的“工作坊”
在一個只有20人左右的工作坊里,學生是展示和表達的主角,他們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組隊,選擇要討論的主題,在課堂上做報告、討論和辯論。在法國埃克斯政治學院留學過的Jim曾參加過一個叫作“當代國際政治與外交”的工作坊。他還記得一次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同學組隊,討論有關非洲的問題,這促使原本對非洲了解不多的他“打開了新世界”。來自不同國家同學的發(fā)言讓他看待問題的角度更加多樣,舊的思維得以發(fā)散,新的信息得以補充。有時候,他們還會模擬聯(lián)合國辯論,每個人不代表自己的國家而是代表其他國家,了解他國國情和需求,體會站在他國立場看待問題。Jim覺得這是“開闊眼界,鍛煉思維”的好方式。
Angela告訴筆者,澳大利亞學校的工作坊相對輕松活潑。去參觀悉尼大的動物園,去觀賞一些比較有名的學生攝影師的攝影展,到海邊做海灘燒烤、踢沙灘足球……這些“工作坊”,不失為結交朋友、鍛煉口語、融入當?shù)厣畹目旖萃緩健ngela曾參加過一次“做飯工作坊”,18個學生兩兩一組。在廚師演示完后,她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次學做炒飯難免有些慌亂,但有老師和同伴的幫助,“經(jīng)過一番折騰”,泛著誘人色澤的炒飯出鍋。大家一邊吃著炒飯一邊交流,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一次別樣的“課”。
2025年9月4日雅思真題發(fā)布:Topic Set 1PART 1. Do you study or work? How much timedo you spend on your ...
2025年8月28日雅思真題發(fā)布:Topic Set 1PART 1. Do you prefer to spend time withone friend or with a gr...